為什麼台灣股市的散戶都玩輸法人

沒有留言

其實美國股市和台灣股市的結構不同。以台灣來說,外資法人資本雄厚,加上台股又有漲跌幅限制,因此外資法人如果大量進出場,就足以操縱散戶生死。而美股的成交量遠比台股大很多,金融海嘯的舊傷還沒完全復原,歐債風暴也尚未落幕,因此,指數下跌時,很容易激起風吹草動,投資人會有群起效應,選擇賣股換現金。


美股成交量下降,和美國的銀行股有很大的關聯。原本銀行股占成交量的大宗,但在金融海嘯時期,多數銀行股股價狂瀉,幾乎都在5塊美元以下,儘管大盤成交量不如以往,但至少比2010年上升不少,這顯示還是有資金在股市中流動。

此外,法人和公司都有停損機制,當股價跌破預設的金額,電腦會自動賣股以停損,當第一家公司賣A股,造成股價下跌,跌到第二家公司預設的賣股價格,第二家公司也會自動跟著賣A股,接著第三家公司、第四家公司...所以才會當股市下跌時,成交量很容易大增的道理。因此,投資人不能單看成交量,也要注意相對高低;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是不是還會有大行情出現,但至少可從相對高低來判斷進場出場的時機。

小提示 

在美股中,法人並不像台股分成外資、投信、自營商,而是分成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兩大區塊,這兩大區塊是由各種不同的基金組合而成。至於外資就是不屬於美國的外國資金。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

請勿留謾罵、情色、廣告貼文